客服热线:400-700-0188
投资者教育

警惕成为“洗钱工具人”

日期:2025-07-17    来源:铜冠金源期货    作者:铜冠金源期货    点击量:1358

警惕成为“洗钱工具人”

洗钱,这个听起来似乎离普通人很遥远的事情,其实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角落。从街边小店的“代收代付”,到网络上的“兼职刷单”,从货车司机的“代收款”,到普通人的“银行卡租借”,犯罪分子总能找到看似合法的外衣,将赃款披上“正常交易”的伪装。以下几个案例将为你揭开这些藏在日常里的洗钱陷阱,让每一个人都能看清背后的风险,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守住自己的法律底线。

一、货运物流运输

诈骗团伙通过货运平台下单跨省运输货物,以收货方银行卡限额为由借用司机银行卡接收赃款,随后通过现金交付或转账完成资金转移。

真实案例:2024年10月28日,货车司机小刘在某货运平台接到从四川乐山到陕西西安运输钢管的订单。与对方微信沟通后,对方先支付了300元订金,后又因货物问题无法运输转来400元补偿,赢得了小刘的信任。次日,对方再次联系小刘,称有脚手架需运往西安,并以发货方银行卡限额为由,请求借用小刘的银行卡接收1.5万元货款,小刘同意后收到了廖某的转账。他取出1.5万元现金,按要求将1.4万元交给了林某,自己留了1000元。当天下午,小刘的银行卡被冻结,对方称会处理并取消订单,将1000元作为补偿留给小刘,小刘察觉异常后报案。经调查,这是一起犯罪团伙精心策划的洗钱案,远程操控的“上家”设计圈套转移资金,小刘在不知情下协助完成资金流转,林某则负责接收涉诈资金。林某及其同伙徐某用同样手法哄骗多名货车司机参与洗钱。经四川天府新区(四川自贸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分别判处林某、徐某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十个月,并处罚金。

二、实体店铺协助

犯罪分子通过茶楼、花店、蛋糕店等实体店转移涉诈资金。

真实案例:2024年,四川绵阳一家茶馆老板老李正常经营着茶馆。某天,几个客人来到茶馆,要求开个安静包间,还点了扑克牌、茶水小吃 。在打牌期间,这些人多次拿着茶馆收款二维码的转账记录,找老李兑换现金。老李没多想,只当是客人打牌赌博需要,就一一给他们兑换,直到店里备用现金换完,这些客人才离开。可没过多久,警察找上门,告知老李因涉嫌参与“洗钱”犯罪已被立案,需去派出所接受调查。老李这才知道,那些客人进入茶楼时,偷偷拍下收款二维码发给境外实施诈骗的上家,上家把诈骗来的钱扫码转给老李,这些人再凭转款记录找老李换现金。就这样,老李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成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帮犯罪分子取钱套现。随后,警方迅速行动,通过分析研判,锁定了以李某、张某等4人为首的犯罪团伙,并在德阳、遂宁、福建等地将他们相继抓获,查扣涉案资金60余万元。最终,李某、张某等4人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严惩。

真实案例:江苏盐城的蔡女士经营着一家花店。某天,她接到一个陌生顾客的微信订单,对方称想送女友一束特别的现金花束。双方敲定好包装费用后,顾客以忙碌走不开为由,将2万元直接转账到蔡女士银行卡,让她取现制作花束并送给指定客户。蔡女士没有多想,完成了这笔订单。然而,送花后仅仅一小时,蔡女士就收到银行卡被冻结的通知。原来,“神秘顾客”转入她银行卡的资金,实则是诈骗犯罪的赃款,通过这种看似正常的消费定制,将赃款“洗白”为现金 。盐城警方迅速展开调查,精准锁定了涉嫌洗钱的嫌疑人,并成功将其抓获。最后,涉案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蔡女士虽无主观故意,但也因卷入案件,银行卡被冻结,生活与生意受到不小影响。

三、线上诈骗线下取现

线上诈骗得手后,犯罪分子通过“车手”团伙安排网约车、闪送等服务运送现金或黄金,司机或配送员在不知情中成为洗钱工具人。

真实案例:上海警方接到反诈中心预警,辖区居民龚先生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经了解,龚先生在网上结识所谓“资深金融人士”,被诱导投资,已陆续投入十几万元。民警到达前10分钟,他刚通过货拉拉闪送寄出5万元。民警迅速找到闪送员,此时钱还未交到取现人员手中。为避免打草惊蛇,民警乔装成闪送员前往约定交付点。接头人十分警惕,不断更换交付地点,最后让民警把钱放在距离原目的地三公里左右的停车场一辆卡车车轮下。民警在此设伏,成功抓获前来取钱的犯罪嫌疑人邓某,现场缴获现金十万多元,其中包含邓某当天通过闪送获取的其他六笔被害人被骗现金。邓某交代自己是“车手”,专门帮诈骗团伙取送诈骗赃款,按1%抽取提成,当日已跑6单。他最初被兼职广告吸引,缴纳一万元保证金后,经老手指导熟悉流程,诈骗团伙还租车供其使用。最终,邓某因参与洗钱被依法处理,受到法律制裁。

真实案例:上海的姜先生遭遇投资理财诈骗。骗子以线下交付现金投资款可省平台交易费为由,诱使他购买黄金并取现,用网约车运送所谓“投资款”。司机接单时不知是现金,姜先生按骗子指示隐瞒。接头人十分警惕,不断更换交付地点以躲避追查。上海警方通过警银合作预警机制锁定姜先生,在他已将财物送出后,迅速找到司机,顺着线索一路追踪。最终在宝山区一间旅馆内将向某、龙某等4名负责取送财物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当场查获现金7万元及价值30余万元的17件黄金首饰。经调查,犯罪团伙通过境外通讯软件与上线联系,利用网约车司机的不知情,将网约车变成“运钞车”,以此逃避警方侦查打击。最终,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制裁。

四、日常交易风险

代缴电费、虚假投资课程退费、二手交易等新型手段。

真实案例:深圳的李女士去年报名了一门网上写作课程。不久前,她接到自称课程机构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因政策调整可办理退费。李女士添加对方联系方式后,按指示下载了一款App。对方在App上发送营业执照和工作证照片,还展示其他学员成功退费的截图,李女士逐渐放下戒心。之后,骗子告知李女士,需通过投资特定产品的方式退回课程费用,操作完成后就能提现退费。在对方诱导下,李女士来到金店,购买了价值3万多元的黄金。接着,骗子让她通过闪送将黄金送到指定地点。李女士照做后,满心期待着退款,却发现App无法提现,联系对方也无人回应。警方在追踪一起电信诈骗案时,发现李女士购买黄金的资金来自诈骗赃款,其送黄金的行为被诈骗团伙利用来洗钱。尽管李女士是受骗上当,但因协助转移犯罪所得,也卷入案件,面临法律的调查和处理

 

真实案例:西安的吴某与冯某盯上了代缴电费“生意”。冯某在自己公司公众号宣传“代缴电费有优惠折扣”,吸引用电量大的民营企业客户,以9.3 - 9.5折收款。接着,他把钱按9.1 - 9.2折打给上线吴某,并提供用电户信息。吴某扣除提成,或直接转账给上游犯罪分子,或将钱兑换成虚拟货币转过去。上游犯罪分子则用电信诈骗赃款为用电户充值电费。通过这种操作,赃款披上电费的“外衣”进入电力公司账户,实现“洗白”。短短5个月,就有31名受害人的340余万元被骗资金被用于电费充值。最终,法院审理认定,吴某、冯某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仍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分别判处两人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

 

真实案例:上海市民林先生在闲鱼出售iPhone16 pro max手机,买家以银行直接转账为由获取其银行卡信息,转账后林先生将手机交予跑腿。同样,胡先生也在二手平台上架了苹果手机,因买家以“公司采购直接转账”为由让其提供了银行卡账号,转账后胡先生通过闪送将手机送出。而实际上,这些转账资金都是电信诈骗受害者的被骗资金,诈骗分子利用二手交易中卖家的银行卡作为洗钱账户,获取手机后再将其卖出获利,以此逃脱警方追踪。最终,林先生和胡先生的银行卡均因涉及诈骗被公安机关冻结,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如房贷无法扣除、业务往来受限等。